DongHao: 10 2008存档

Dynamo学习

| | Comments (4) | TrackBacks (0)
      看了介绍Dynamo的论文,虽然英文不济,理解可能有误,但还是交流一下学习心得。Dynamo是亚马逊的key-value模式的存储平台,可用性和扩展性都很好,性能也不错:读写访问中99.9%的响应时间都在300ms内。

数据划分
      按分布式系统常用的哈希算法切分数据,分放在不同的node上。Read操作时,也是根 据key的哈希值寻找对应的node。Dynamo使用了Consistent Hashing算法【参考 http://tech.idv2.com/2008/07/24/memcached-004/】,node对应的不再是一个确定的hash值,而是一 个hash值范围,key的hash值落在这个范围内,则顺时针沿ring找,碰到的第一个node即为所需。
      Dynamo对Consistent Hashing算法的改进在于:它放在环上作为一个node的是一组机器(而不是memcached把一台机器作为node),这一组机器是通过同步机制保证数据一致的。
以上图为例,node1其实包含了多台机器,在一个node里宕了一台机或增加一台机,并不影响整个Dynamo对key的寻找。
      如果一个ring内的访问量大了,则可以在两个node间加入一个新node以缓解压力,这时会影响到其后继node的hash范围,需要调整数据。假设一 个ring中原本只有node2、node3、node4,在加入新的node1之后,原先从node2查询的部分key将改为从node1查 询,node1和node2中的数据就需要调整,主要是node1从node2中提取出属于它的数据,这样做需要选取性能压力不高的时候。(至于具体的调 整方法,从论文中没找到 -_-b)

数据同步
      Dynamo的一个node中的同步是由client端来“解决”的,使用所谓的(N, R, W)模型,其中,N表示node中机器的总数,R表示一个读请求需要的机器参与总数,W代表一个写请求需要的机器参与总数,这些值由client端配置。
      例如,一个node有5台机器(N=5),client发出写请求——广播到5台机,如果收到3个“写完成”的返回消息,即认为写成功 (W=3);client发出读请求——还是广播到5台机,如果收到2个“读完成”的返回消息,即认为读成功(R=2)。对于数据十分重要的应用(如金融),配置可以为(5, 5, 5),即要求node中所有机器的写都成功;而对于数据读写访问量极高的应用,配置可以为(5, 1, 1)。
      通常W不等于N,于是,在某些情况下一个node内的机器上的数据可能会有不一致,这时Dynamo是通过将多个Read的返回结果“合并”来得出最终结果 的,使用了所谓Object Version和Vector clock的技术,即跟踪一个Object在不同机器上的版本变化,以确保当多个Read请求结果返回不一致时,能够更具其版本信息得出正确的结果。 Dynamo的这种做法是一种折衷,即为了同时保证读和写的效率,写操作不要求绝对同步,而把不同步可能产生的后果推给了读操作。

数据恢复
      Dynamo的一个node中一台机器建有一个Merkle Tree,当两台机器不一致时(如一台机器宕机一段时间),通过这个tree结构,可以快速定位不一致的Object来恢复数据。Merkle Tree又叫Hash Tree,它把key分成几个range,每个range算出一个hash值,作为叶子,再一层层合并计算上去,这样,从root开始比较hash值,就可以快速找到哪几段range中的hash值变化了。

      个人感觉Dynamo的同步策略有点别扭,读采用广播,怎么保证读的效率呢?当然,也许人家有高招。
      程序出现了coredump,用gdb发现了出错的地方。

vector<size_t> seq_offset;
......
if(seq_id < seq_offset.size())
{
    seq_offset[seq_id];        //此处coredump
}

      没有超过vector的大小,访问是不应该有问题的,而且这一现象是偶然出现,所以怀疑是多线程的原因。果然在另一个线程里发现对seq_offset有 insert操作,insert本身不会影响访问,但是当vector大小不够的时候,insert会引发内存重新分配。STL代码(linux gcc-3.4.3 /usr/include/c++/3.4.3/bits)里,vector的insert会调用_M_fill_insert,而当空间不够时 _M_fill_insert会重新分配空间,并将相关数据结构指向新空间。

文件 vector.tcc
324        std::_Destroy(this->_M_impl._M_start, this->_M_impl._M_finish);        //销毁vector里的元素,即调用各元素的析构函数
325         _M_deallocate(this->_M_impl._M_start,                                           //收回存放各元素的空间,即free
326               this->_M_impl._M_end_of_storage - this->_M_impl._M_start);       
327         this->_M_impl._M_start = __new_start.base();                                //数据结构指向新的空间
328         this->_M_impl._M_finish = __new_finish.base();             
329         this->_M_impl._M_end_of_storage = __new_start.base() + __len;

      麻烦就在于当326行结束后,_M_start指向的是一块已经释放了的空间,这时候再有vector的访问操作(如 seq_offset[seq_id])当然就会coredump。其实STL完全可以先把_M_start赋给一个临时变量,然后_M_start指向 新空间,最后再释放临时变量指向的空间,这样可以保证在多线程下顺利运行。不过STL文档说了——它不支持多线程——所以这样做也没错。
      加锁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不过那样太低效了,不予考虑。最后的解决方案是,用vector的reserve方法预先分配好内存,免得在使用中动态增长。

植物兄弟

| | Comments (0) | TrackBacks (0)
      十一在花市看到有一小株一小株的珍珠菠萝(这是姑公告诉我的名字,今天才知道应该叫珍珠芦荟,不过姑且这么叫吧)卖,跟当年姑公送给我的那盆简直一模一 样,看着十分亲切,忍不住买了一小株。上周五家里又寄来了三小株吊兰,想想以前在老家还觉得这东西太普通都没在意过,而现在那一点嫩绿在这北方苦寒之地都 显得那么难得。阳台都快成花园了。我不是在种植物,我是在寻味飘散的回忆。
      古希腊哲人说每颗树都是一个神明,确实,看着哪怕是一颗拳头大小的榕树,也让我觉得平静、觉得高兴,如果不是神,又怎会如此?
      看到代码里有
      printf("%.*s", msgLen, msg)
      觉得奇怪,还以为是笔误,查了查资料,才知道有 %.*s 这种用法:即在字符串指针前再跟上想打印的长度参数。
      const char* msg="hello,world";
      printf("%.*s", 3, msg);                   //输出: hel
      printf("%.*s", 6, msg);                   //输出: hello,


      启动程序的时候发现一个日志都不输出,什么都不执行,但ps可以看到进程,strace跟一下才发现程序在open一个有名管道(fifo)的时候停住了。原来有名管道如果没有读的一方,open是阻塞的,详细规则如下:
      “如果同时用读写方式(O_RDWR)方式打开,则不会引起阻塞。
      如果用只读方式(O_RDONLY)方式打开,则open()会阻塞一直到有写方打开管道, 除非你指定了O_NONBLOCK,来保证打开成功。
      同样以写方式(O_WRONLY)打开也会阻塞到有读方打开的管道,不同的是如果O_NONBLOCK被指定open()会以失败告终。 ”


      程序一直运行正常,突然不转了,再重启也不行,十分怪异:如果是程序有问题,为何先前能运行?如果程序没问题,为什么现在又不能启动了?后来才发现是日志写到2G大小了,重启也写不进日志。linux下2G的文件大小限制,可以在编译时加参数来解决:
      gcc -D_FILE_OFFSET_BITS=64

最man的男人

| | Comments (2) | TrackBacks (0)
夏辉: 小钢炮收到个包裹咧,是什么?

haodong: 是刮胡刀,而且是三刀片的

夏辉: 为什么用三刀片的?

haodong: 因为....只有最man的男人才用三刀片的

小钢炮: 什么叫man?


第二天


董昊: 程xx是新来的吗?

夏辉: 是的,算法组的

董昊: 男的女的?

夏辉: 男的,而且是很man的那种

董昊: 哼,有小钢炮man吗?

夏辉: 应该还是没有小钢炮man....

小钢炮: 你们!
      有几台机器用SecureCRT登录上去以后,每隔大概5分钟左右就会断开连接,很麻烦。发现这个好像不能通过修改服务端的配置解决,只好配SecureCRT了,好在也很简单:
secure crt

      每隔60秒发一个“无操作”消息,服务端就不会断开连接了。
      十一期间看了倪金刚写的《CFM56方程》,还有点意思。
      法国人在战后建立了独立的航空工业,包括达索飞机制造公司(产品:“超军旗”战斗机、“幻影”系列)和斯奈克玛航空发动机公司,毫无疑问,所有的军用发动 机都由斯奈克玛这家“国企”生产。上世纪70年代初,斯奈克玛开始图谋民用发动机市场,在被普.惠公司拒绝后,和通用电气公司(GE)开始了合作。先是按 照GE提供的图纸生产,后来在法美两国总统的帮助下,斯奈克玛和GE开始合作研发F101发动机(用于美国B1轰炸机),不过,核心机(高压压气机、高压 涡轮等)技术还是在GE手里,斯奈克玛只是负责风扇、低压压气机、低压涡轮、附件机匣等,不过跟超级大国合作,能从军用发动机研发中分一杯羹,已经非常不 容易了。由于以上合作都较为愉快,斯奈克玛和GE合资建立了CFM国际公司(因为GE发动机的编号是字母“CF”开头,而斯奈克玛的是“M”开头,所以合 起来),两家各占一半股份,70年代中期,著名的民用航空发动机CFM56终于问世。30年过去了,全部新型波音737和空客A340、60%的A320 都装配的是CFM56。
      书里的故事讲得确实有趣,但对专业知识涉及较少,航空爱好者可以借来看看(别买,与内容相比,感觉太贵),书中本来是想以这两家公司为范例,讲讲商业合作 和谈判的技巧,但我看完书还是不知道斯奈克玛和GE的合作妙在哪里,觉得它们的合作也没啥稀奇,两家对自己的技术都是高度保密的,无法从对方那里学到高级 技术,说白了就是“强强拼合”,而不是“强强融合”。生产的时候你负责你的、我负责我的,最后按接口规范把组件拼在一块儿,一个产品就完成了。最终造成CFM56成功的是两家的“硬实力”,而不是什么商业技巧。话说远一点,那么多讲MBA、讲商战案例的书,读完了你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启发,感觉学成一样的 模式容易,做到一样的成功就难了。书本和现实之间还是隔很远的。
      struct ThreadParam
      {
        bool  *exit;
        ......
      };
     
      ......

      ThreadParam my;
      my.exit = false;

      pthread_create(thread, NULL, threadProc, &my);

      ......

      void threadProc(void* p)
      {
        ThreadParam *param = (ThreadParam*)p;
        if(param->exit)
        {
        ......

      昨天的一段程序,却发现param->exit的判断总是成功,心想怪了:我赋值为false了啊,难道my析构了?调了半天才发现是 if 判断的问题,应该判断bool的指 *(param->exit) ,判断 param->exit 就成了判断指针是否为空了(当然不为空了)!
      以前听过有人建议所有对bool量的判断应该用 if(param->exit == true) ,这样虽然麻烦,倒是可以通过编译器的类型检查提早发现上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