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十年
97年在火车站附近的报亭里第一次买了一份《环球时报》,还记得那一期的封面是被泰森咬了半只耳朵的拳王霍利菲尔德。当时《环球时报》是一周一份,内容比较精选,所以后来
买了很长一段时间。到了北京以后就没怎么再买报纸了,直到03年妈过来看我,某个周一帮我买了一份,才发现已经涨到一块五一份,而且一周出三份,相应的,
报纸内容冗余了不少。
昨天又买了一份,发现《环球时报》真的是今非昔比了:过去连中缝里的广告都不多,现在却有将近一半的报纸篇幅是广告了,而且很多是医疗广告,什么“增粗增 大”的广告居然也是整整两大页。只能说是时代变了,媒体也要养活自己,不得不放广告,而收益最大的当然是这一类“牛皮癣”广告。现在要卖点实体产品可困 难,广告价格却一天比一天高,这是正常现象吗?只要广告打得厉害,糖水都能卖到天价(脑白金),这也是正常现象吗?
其实广告泛滥最终伤害的还是广告业本身,当消费者终于发现你铺天盖地的广告都是胡编乱造、再不相信广告的时候,厂家也不会再去投广告了。广告人自身的放纵无度和不诚信最终会毁了自己。
注:今天(11月24日)才突然发现《环球时报》上面那个“增粗增大”的广告是卖报的故意夹进去的!冤枉了《环球》....虽然《环球》的份数、广告都比以前多了,但广告质量还是正常的。
昨天又买了一份,发现《环球时报》真的是今非昔比了:过去连中缝里的广告都不多,现在却有将近一半的报纸篇幅是广告了,而且很多是医疗广告,什么“增粗增 大”的广告居然也是整整两大页。只能说是时代变了,媒体也要养活自己,不得不放广告,而收益最大的当然是这一类“牛皮癣”广告。现在要卖点实体产品可困 难,广告价格却一天比一天高,这是正常现象吗?只要广告打得厉害,糖水都能卖到天价(脑白金),这也是正常现象吗?
其实广告泛滥最终伤害的还是广告业本身,当消费者终于发现你铺天盖地的广告都是胡编乱造、再不相信广告的时候,厂家也不会再去投广告了。广告人自身的放纵无度和不诚信最终会毁了自己。
注:今天(11月24日)才突然发现《环球时报》上面那个“增粗增大”的广告是卖报的故意夹进去的!冤枉了《环球》....虽然《环球》的份数、广告都比以前多了,但广告质量还是正常的。
相关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