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帝国》 第一章 俄历十月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法联军抵抗着骁勇善战的普鲁士人,渐渐感到不支,便怂恿尼古拉二世统治下的俄国向德国的东线进攻,以缓解东线的压力。俄国人也真厚道,说上就上,大举入侵东普鲁士,起初还连战连捷,但很快德皇派鲁登道夫负责东普鲁士战区。鲁登道夫不愧是沙场老将,他巧妙利用东普鲁士地区发达的铁路系统调兵遣将,利用部队的机动性打击俄军,以少于敌人的兵力打得俄国人死伤重重。
整 个一战俄国人的战绩很差,伤亡数字却很“耀眼”——三百一十万,毫无疑问的第一名。俄国陈旧的农奴体系支撑不住零星而脆弱的工业,自然难以将战争持续下 去,尤其到了后期,由于给养武器不足,前线的士兵大量冻死饿死,经常是几个士兵使用一条枪。仗已经打到这份上,沙皇却还不知道收手,看来需要人“提醒”一 下他,于是1917年连续爆发了两场革命,第二场便是翻开俄国历史新一页的十月革命。
大多数人印象中的十月革命“像暴风雨一样”的快速,的确,从 表面上看来,列宁返回圣彼得堡、组织赤卫队、攻打冬宫只是几个月的事情,但是实际上十月革命的真正功夫不是下在攻打冬宫上,而是之后的对内对外政策上。迅 速上台的新政权根基还不稳固,如果不能迅速站住脚,很可能会被别的“群雄”给“逐鹿”了,就像刚倒台的克伦斯基政府一样。正像电影里列宁说的:“现在(革 命前)我们没有时间睡觉,还有很多事要做....等到革命胜利了,那就——那就更没有时间睡觉了”。
新政权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停止战争——因为这也是革命爆发的初衷之一,所以1918年3月列宁先派托洛茨基,而后改派契切林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 约》,答应赔款60亿马克并割地一百多万平方公里。这份苛刻的和约很有“丧权辱国”之嫌,俄罗斯帝国向来是割别人的地(不然哪儿来那么大的领土)、收别人 的赔款,这次轮到自己吐血,当然不情愿,所以即使在布尔什维克内部反对的声音也很大。列宁费了很大劲才说服了大部分人,还撤换了“拒签”的托洛茨基改派别 人才最终签署了这一和约。
刚 忍痛割肉换来短暂平静,马上又来了新麻烦:欧洲十多个国家联合起来武装干涉苏俄,并对俄国实施物资封锁,同时苏俄国内也出现了大批叛军,就是所谓的“白卫 军”。在力主打压俄国革命的欧洲政客里,便有后来成为英国首相的温斯顿.丘吉尔,他几乎一生都敌视苏联,也可算得上是“铁杆对手”了。
为了打垮敌 对武装,托洛茨基领头建立了红军。打仗必然消耗大量的粮食,而欧洲国家的经济封锁使本已贫瘠的俄国出现了饥荒,圣彼得堡开始实行食品定量配给,即使是列宁 一天也只能领到八分之一磅的黑面包。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出现,农民的余粮一粒不剩的被强制征走,全国上下不满情绪开始出现,反对派的活动开始频繁,1918 年列宁遇刺是这一动荡时期最严重的事件,为了应对这一不利局面,“全俄肃反委员会”成立了,简称"契卡“,后来演变成了大名鼑鼑的”克格勃“。契卡的第一 任主席是捷尔任斯基,就是那个电影里审问人时大声说“看着我的眼睛!”的那位同志,他也是克格勃历届主席里唯一一位“善终”的,其他的继任者下台后往往不是 枪毙就是监禁。可见克格勃从始至终就是个危险的组织。契卡为了断绝反动分子重拥沙皇上台的计划,迅速枪决了沙皇一家,尸体焚烧后掩埋,而后大批搜捕反对分 子。
斯大林被委派驻防俄国南部工业城市察里津,他以铁腕稳定了城内局势并挡住了白卫军的入侵图谋,此一役,斯大林开始受到中央的赏识,他也开始渐渐靠近苏俄的权利中心。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他与苏俄签署的《布列斯特和约》自然废弃,列宁只是在地图上画了个饼就骗得德国佬停止了战争行动为苏俄赢得了时间。1920年底,新组建的红军挡住了外部武装的压力,甚至一度将战线推出了国境,俄国的内外局势渐渐好转。
1917 至1920的几年里,苏俄承受了巨大的内外压力,最终通过一系列非常手段熬过了这一艰难时期,重新站住了脚,到此,十月革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成了。四十 年后,帕斯捷尔纳克的小说《日瓦格医生》揭露了革命期间那些黑暗而冷酷的事情,在苏联曾引起轩然大波,因为这打破了他们“光荣而伟大的十月革命”的传 统观念。但那种传统观念实在太理想化了,革命终究是一场巨大的暴力运动,像火山一样,一旦喷发就必会以凶猛甚至残酷的力量席卷一切;甚至是俄国本身,也 从一只受伤土狼变成了后来的凶暴北极熊。
整 个一战俄国人的战绩很差,伤亡数字却很“耀眼”——三百一十万,毫无疑问的第一名。俄国陈旧的农奴体系支撑不住零星而脆弱的工业,自然难以将战争持续下 去,尤其到了后期,由于给养武器不足,前线的士兵大量冻死饿死,经常是几个士兵使用一条枪。仗已经打到这份上,沙皇却还不知道收手,看来需要人“提醒”一 下他,于是1917年连续爆发了两场革命,第二场便是翻开俄国历史新一页的十月革命。
大多数人印象中的十月革命“像暴风雨一样”的快速,的确,从 表面上看来,列宁返回圣彼得堡、组织赤卫队、攻打冬宫只是几个月的事情,但是实际上十月革命的真正功夫不是下在攻打冬宫上,而是之后的对内对外政策上。迅 速上台的新政权根基还不稳固,如果不能迅速站住脚,很可能会被别的“群雄”给“逐鹿”了,就像刚倒台的克伦斯基政府一样。正像电影里列宁说的:“现在(革 命前)我们没有时间睡觉,还有很多事要做....等到革命胜利了,那就——那就更没有时间睡觉了”。
新政权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停止战争——因为这也是革命爆发的初衷之一,所以1918年3月列宁先派托洛茨基,而后改派契切林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 约》,答应赔款60亿马克并割地一百多万平方公里。这份苛刻的和约很有“丧权辱国”之嫌,俄罗斯帝国向来是割别人的地(不然哪儿来那么大的领土)、收别人 的赔款,这次轮到自己吐血,当然不情愿,所以即使在布尔什维克内部反对的声音也很大。列宁费了很大劲才说服了大部分人,还撤换了“拒签”的托洛茨基改派别 人才最终签署了这一和约。
刚 忍痛割肉换来短暂平静,马上又来了新麻烦:欧洲十多个国家联合起来武装干涉苏俄,并对俄国实施物资封锁,同时苏俄国内也出现了大批叛军,就是所谓的“白卫 军”。在力主打压俄国革命的欧洲政客里,便有后来成为英国首相的温斯顿.丘吉尔,他几乎一生都敌视苏联,也可算得上是“铁杆对手”了。
为了打垮敌 对武装,托洛茨基领头建立了红军。打仗必然消耗大量的粮食,而欧洲国家的经济封锁使本已贫瘠的俄国出现了饥荒,圣彼得堡开始实行食品定量配给,即使是列宁 一天也只能领到八分之一磅的黑面包。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出现,农民的余粮一粒不剩的被强制征走,全国上下不满情绪开始出现,反对派的活动开始频繁,1918 年列宁遇刺是这一动荡时期最严重的事件,为了应对这一不利局面,“全俄肃反委员会”成立了,简称"契卡“,后来演变成了大名鼑鼑的”克格勃“。契卡的第一 任主席是捷尔任斯基,就是那个电影里审问人时大声说“看着我的眼睛!”的那位同志,他也是克格勃历届主席里唯一一位“善终”的,其他的继任者下台后往往不是 枪毙就是监禁。可见克格勃从始至终就是个危险的组织。契卡为了断绝反动分子重拥沙皇上台的计划,迅速枪决了沙皇一家,尸体焚烧后掩埋,而后大批搜捕反对分 子。
斯大林被委派驻防俄国南部工业城市察里津,他以铁腕稳定了城内局势并挡住了白卫军的入侵图谋,此一役,斯大林开始受到中央的赏识,他也开始渐渐靠近苏俄的权利中心。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他与苏俄签署的《布列斯特和约》自然废弃,列宁只是在地图上画了个饼就骗得德国佬停止了战争行动为苏俄赢得了时间。1920年底,新组建的红军挡住了外部武装的压力,甚至一度将战线推出了国境,俄国的内外局势渐渐好转。
1917 至1920的几年里,苏俄承受了巨大的内外压力,最终通过一系列非常手段熬过了这一艰难时期,重新站住了脚,到此,十月革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成了。四十 年后,帕斯捷尔纳克的小说《日瓦格医生》揭露了革命期间那些黑暗而冷酷的事情,在苏联曾引起轩然大波,因为这打破了他们“光荣而伟大的十月革命”的传 统观念。但那种传统观念实在太理想化了,革命终究是一场巨大的暴力运动,像火山一样,一旦喷发就必会以凶猛甚至残酷的力量席卷一切;甚至是俄国本身,也 从一只受伤土狼变成了后来的凶暴北极熊。
相关文章
- 冲突世界 - 06 02, 2008
- 《红色帝国》 后记 - 01 16, 2008
- 《红色帝国》 第八章 崩溃 - 01 16, 2008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