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帝国》 第八章 崩溃
1985年,罗曼罗兰封存了整整50年的《莫斯科日记》问世,人们开始注意到了:那个昔日表面强大却暗藏隐患的苏联并没有如作家所愿在半个世纪后变得健康,斯大林时代所建立的国家体制在苏联后来的日子像无法医治的慢性疾病一样始终缠绕着它。
1985年,年轻的戈尔巴乔夫成为了新的总书记。
新书记上台后面对的是一个外强中干的国家。“在勃列日涅夫的统治下,苏联不是正常地迈入八十年代的。而是 像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浑身浮肿、跌跌撞撞、步履蹒跚地跨进了八十年代。当时苏联的工业生产已经出现了负增长,但有赖于石油惊人的‘大输血’般的出口,才 勉强维持了2%的增长率。为了弥补国民收入的不足,苏联政府把酒类销售量提高了三倍,每年从酿酒工业中收取多达530亿卢布的税收,占苏联国民收入的 12%,苏联的科学技术人员在世界列第一位,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生产严重脱节,苏联的火箭可以以惊人的准确性找到哈雷慧星并飞上火星,其宇宙飞船可以遨游太 空,但其汽车却缺乏足够动力,故障频出并且耗油惊人;许多家用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以至于苏联人开玩笑说本国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 人;苏联虽然拥有世界最多的耕地并实现了机械化,但粮食连年歉收并且不得不花稀缺的外汇大量进口粮食;苏联的人均医生数目、人均医院床位数目都位居世界第 一,但人均寿命却排在几十名之后并且不断下降,看病难,医疗服务质量不断下降,死亡率上升;苏联的经济规模号称世界第二,但其主要的消费品却长期短 缺....”(引自亚科夫同志的《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时代》),诚如所言,八十年代中国的孩子们在大嚼泡泡糖时,苏联很多人都没见过这种东西, 即使是在首都莫斯科,人们也要排长队购买肉、蛋等副食品,不知情的人如果初到莫斯科还以为是在战争是时期呢。曾经有个笑话:一个苏联官员夸口说不久的将来 苏联每个家庭都会有一架飞机,美国人问你们要飞机干什么,官员回答:嗯~方便呗,如果你听说列宁格勒那里在发放食物,你就可以开着飞机赶过去排队 了....我家里就曾经买过一个明斯克牌的前苏联冰箱,又大又笨又吵,像是军用的而不是民用的,后来自然是扔掉(现在想想,应该留做纪念的,太珍贵了), 换成了小巧耐用的海尔。
强大的红色帝国变得如此虚弱,人们禁不住问:为什么?
——因为心脏不好。
一个人有多大的心脏,就有多大的体重,就有多强壮的肌肉,心脏决定体格。如果一个人的肌肉发达到了超过心脏负荷的地步,心脏就会不堪重负,开始心悸胸闷心 律不齐,长期如此就会得心脏病,最后甚至有生命危险。一个国家的心脏就是农业,发达的农业支撑强大的工业,而苏联显然在用一颗脆弱的心脏支撑着巨大的军事 工业,长此以往必然百病缠身。更糟糕的是,1986年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重大事故,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美好愿望遭受首次打击,苏联也因为封闭 了大量受辐射污染的农田而使这个昔日“粮仓”更加匮乏(一个危险的核电站却建在农业中心的枕头边上,苏联的工农业布局真应该好好反思)。与此相反,美国的 农业畜牧业自三百年前建国以后就一直很发达,而且它自身的地理位置也适合大规模种植业的发展,可谓天时地利。有了如此厚实的家底,美国佬的军事工业再大再 复杂也能抗得住。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开始了“新思维”改革,缩减军费开支,拆毁柏林墙,从东欧撤军,从阿富汗撤军,恢复中苏关系正常化,单方面裁军50万,销毁部分核武器, 改革政治,力图挽救垂危的苏联。当时苏联的军费开支占到了国家预算的40%(简直疯狂),但戈尔巴乔夫却无法从根本上撬动“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军工部门,长 达七十年的发展,军事工业已经和苏联国家长成了连体枝,几乎不可能再把它挖出来。
戈尔巴乔夫和列宁一样,都是法律系的毕业生,但列宁是苏联的缔造者,而戈氏却是苏联的毁灭者。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没能给苏联带来足够的改革力量,倒是引发了东欧的动荡和剧变,之后,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也开始了如火如荼的独立斗争。这真是吃药没治好病,却把毒死了人。
1991 年8月19日,“八.一九”事件爆发,苏联的强硬派为了最后维护联盟的存在,发动了“兵谏”,软禁了戈尔巴乔夫,装甲部队开进了莫斯科市,苏联全国顿时剑 拔弩张。自由派代表叶利钦顽强不屈,他跑进白宫,调动部队顶住了强硬派的攻势。最后,兵谏失败,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自治化运动已无法挽回,红色大厦在风雨 中摇摇欲坠。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核按钮交给了俄联邦总统叶利钦,当晚,克里姆林宫降下苏联国旗,俄罗斯联邦的三色旗升起。
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从此,傲立欧亚大陆69年的红色帝国——苏联——崩溃。
1985年,年轻的戈尔巴乔夫成为了新的总书记。
新书记上台后面对的是一个外强中干的国家。“在勃列日涅夫的统治下,苏联不是正常地迈入八十年代的。而是 像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浑身浮肿、跌跌撞撞、步履蹒跚地跨进了八十年代。当时苏联的工业生产已经出现了负增长,但有赖于石油惊人的‘大输血’般的出口,才 勉强维持了2%的增长率。为了弥补国民收入的不足,苏联政府把酒类销售量提高了三倍,每年从酿酒工业中收取多达530亿卢布的税收,占苏联国民收入的 12%,苏联的科学技术人员在世界列第一位,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生产严重脱节,苏联的火箭可以以惊人的准确性找到哈雷慧星并飞上火星,其宇宙飞船可以遨游太 空,但其汽车却缺乏足够动力,故障频出并且耗油惊人;许多家用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以至于苏联人开玩笑说本国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 人;苏联虽然拥有世界最多的耕地并实现了机械化,但粮食连年歉收并且不得不花稀缺的外汇大量进口粮食;苏联的人均医生数目、人均医院床位数目都位居世界第 一,但人均寿命却排在几十名之后并且不断下降,看病难,医疗服务质量不断下降,死亡率上升;苏联的经济规模号称世界第二,但其主要的消费品却长期短 缺....”(引自亚科夫同志的《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时代》),诚如所言,八十年代中国的孩子们在大嚼泡泡糖时,苏联很多人都没见过这种东西, 即使是在首都莫斯科,人们也要排长队购买肉、蛋等副食品,不知情的人如果初到莫斯科还以为是在战争是时期呢。曾经有个笑话:一个苏联官员夸口说不久的将来 苏联每个家庭都会有一架飞机,美国人问你们要飞机干什么,官员回答:嗯~方便呗,如果你听说列宁格勒那里在发放食物,你就可以开着飞机赶过去排队 了....我家里就曾经买过一个明斯克牌的前苏联冰箱,又大又笨又吵,像是军用的而不是民用的,后来自然是扔掉(现在想想,应该留做纪念的,太珍贵了), 换成了小巧耐用的海尔。
强大的红色帝国变得如此虚弱,人们禁不住问:为什么?
——因为心脏不好。
一个人有多大的心脏,就有多大的体重,就有多强壮的肌肉,心脏决定体格。如果一个人的肌肉发达到了超过心脏负荷的地步,心脏就会不堪重负,开始心悸胸闷心 律不齐,长期如此就会得心脏病,最后甚至有生命危险。一个国家的心脏就是农业,发达的农业支撑强大的工业,而苏联显然在用一颗脆弱的心脏支撑着巨大的军事 工业,长此以往必然百病缠身。更糟糕的是,1986年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重大事故,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美好愿望遭受首次打击,苏联也因为封闭 了大量受辐射污染的农田而使这个昔日“粮仓”更加匮乏(一个危险的核电站却建在农业中心的枕头边上,苏联的工农业布局真应该好好反思)。与此相反,美国的 农业畜牧业自三百年前建国以后就一直很发达,而且它自身的地理位置也适合大规模种植业的发展,可谓天时地利。有了如此厚实的家底,美国佬的军事工业再大再 复杂也能抗得住。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开始了“新思维”改革,缩减军费开支,拆毁柏林墙,从东欧撤军,从阿富汗撤军,恢复中苏关系正常化,单方面裁军50万,销毁部分核武器, 改革政治,力图挽救垂危的苏联。当时苏联的军费开支占到了国家预算的40%(简直疯狂),但戈尔巴乔夫却无法从根本上撬动“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军工部门,长 达七十年的发展,军事工业已经和苏联国家长成了连体枝,几乎不可能再把它挖出来。
戈尔巴乔夫和列宁一样,都是法律系的毕业生,但列宁是苏联的缔造者,而戈氏却是苏联的毁灭者。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没能给苏联带来足够的改革力量,倒是引发了东欧的动荡和剧变,之后,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也开始了如火如荼的独立斗争。这真是吃药没治好病,却把毒死了人。
1991 年8月19日,“八.一九”事件爆发,苏联的强硬派为了最后维护联盟的存在,发动了“兵谏”,软禁了戈尔巴乔夫,装甲部队开进了莫斯科市,苏联全国顿时剑 拔弩张。自由派代表叶利钦顽强不屈,他跑进白宫,调动部队顶住了强硬派的攻势。最后,兵谏失败,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自治化运动已无法挽回,红色大厦在风雨 中摇摇欲坠。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核按钮交给了俄联邦总统叶利钦,当晚,克里姆林宫降下苏联国旗,俄罗斯联邦的三色旗升起。
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从此,傲立欧亚大陆69年的红色帝国——苏联——崩溃。
相关文章
- 冲突世界 - 06 02, 2008
- 《红色帝国》 后记 - 01 16, 2008
- 《红色帝国》 第七章 霸权 - 01 14, 2008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