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力量: 01 2010存档
上世纪60年代,泛美航空的老大和波音公司的老大碰了个头,泛美的老大说:
“俺们要一款特能装人的飞机,最好是分上下两层,使劲装,装得越多,俺们钱赚得越多哩”
波音的老大说:
“好办!我叫人做个超大的,像货轮那么大的!”
两个老大拍了板,下面的人就忙起来。
乔.萨特从小在西雅图长大,只比1916年建立的波音公司小5岁,他的童年是看着波音的一架架试飞飞机渡过的,每款他都很熟悉,于是干脆二战结束后就进了波音,当工程师。
听到航空公司的客户需求代表说要造大飞机,乔.萨特问:
“你要装200人?300人?还是400人?”
“450人!“
“扶住我......”,乔.萨特喘了口气,重新站稳:“没问题!俺们给你造!”
乔.萨特出任波音747项目的技术总监,为了在几年内造出这架人类史上最大的喷气式客机,整个747项目组都在加班,从9点到23点,从周一到周六,经常半夜上线....不好意思,说蹿了,是半夜交付设计图纸。
波音当时还有“超音速运输机”计划、“第二代737改型“计划,还派出工程师去帮NASA造火箭——总之,747项目的资源很少,顶尖的工程师和管理人员都在搞很前卫的“超音速运输机”项目。
乔. 萨特不仅要去抢资源,还要对付“外来的婆婆”——就是从其它项目调来的、一来就想代替萨特当主管的新管理人员,这些人很讨厌,由于中途做747项目,他们 啥也不清楚,但却想表现自己的“决断力”,于是,一通瞎指挥。此时,乔.萨特表现出了他工程师的斩钉截铁的个性,他直接对总部说:
“要么调他们离开,要么调我离开”
说完开车回家。
要不说波音牛呢,他们在关键时刻选择了“专家”,而不是“专管”。于是,那家伙走人了,乔.萨特复原职。
波音747用了4台普惠公司的JT9D发动机,其中一台的推力就是4万磅(波音737的发动机是一台1.5万磅,大家可以畅想一下),如此巨大而新型的发动机,当然是问题不断。747原型机在测试的时候,经常会有发动机损坏、起火、融化、爆炸等,俨然四个定时炸弹。
乔.萨特每遇问题,必狠踢普惠公司的屁股,直到惠普交付合格的发动机。
但是,普惠的JT9D发动机当时还有“喘振”的问题。所谓“喘振”,就是发动机会突然像患了哮喘一样,一会儿吸不进气,一会儿有大量吸进,有时甚至倒转往前喷气。没有哪个乘客想遭遇这样的发动机吧?
“喘振”问题是航空发动机最难克服的问题,很难重现,重现条件不明,原因也就难以定位,就像软件的内存泄露bug一样,难以对付。
更夸张的是,惠普根本不打算去fix这个bug,他们等着波音来fix。波音也算人才济济,居然有空气动力学的专家找出了原因,告诉了普惠,普惠这才有了今天优良的JT9D发动机。
所以,用别人的组件遇到问题时,别光等,找找原因,如果自己克服了,以后就能鄙视提供组件的人。
波音747于1969年首飞成功,缔造了航空业的传奇。成为美国航空技术的标志。即使到今天也只有美、俄、欧洲能造大型客机。其它的国家还有机会吗?先确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培养实用的技术人才再说吧。
今天大家只记得采用成熟技术的波音747飞机,而那个采用太空技术的高级货“超音速运输机”项目,早已没人记得了。
技术这种东西,重要的是好用,好赚钱,而不是为了好听,或听起来酷。
就像当年何等火热的COM技术、ATL、网格计算、SOA等等,现在应该是冷门了吧?那今天的云计算、框计算,是否也会一样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俺们要一款特能装人的飞机,最好是分上下两层,使劲装,装得越多,俺们钱赚得越多哩”
波音的老大说:
“好办!我叫人做个超大的,像货轮那么大的!”
两个老大拍了板,下面的人就忙起来。
乔.萨特从小在西雅图长大,只比1916年建立的波音公司小5岁,他的童年是看着波音的一架架试飞飞机渡过的,每款他都很熟悉,于是干脆二战结束后就进了波音,当工程师。
听到航空公司的客户需求代表说要造大飞机,乔.萨特问:
“你要装200人?300人?还是400人?”
“450人!“
“扶住我......”,乔.萨特喘了口气,重新站稳:“没问题!俺们给你造!”
乔.萨特出任波音747项目的技术总监,为了在几年内造出这架人类史上最大的喷气式客机,整个747项目组都在加班,从9点到23点,从周一到周六,经常半夜上线....不好意思,说蹿了,是半夜交付设计图纸。
波音当时还有“超音速运输机”计划、“第二代737改型“计划,还派出工程师去帮NASA造火箭——总之,747项目的资源很少,顶尖的工程师和管理人员都在搞很前卫的“超音速运输机”项目。
乔. 萨特不仅要去抢资源,还要对付“外来的婆婆”——就是从其它项目调来的、一来就想代替萨特当主管的新管理人员,这些人很讨厌,由于中途做747项目,他们 啥也不清楚,但却想表现自己的“决断力”,于是,一通瞎指挥。此时,乔.萨特表现出了他工程师的斩钉截铁的个性,他直接对总部说:
“要么调他们离开,要么调我离开”
说完开车回家。
要不说波音牛呢,他们在关键时刻选择了“专家”,而不是“专管”。于是,那家伙走人了,乔.萨特复原职。
波音747用了4台普惠公司的JT9D发动机,其中一台的推力就是4万磅(波音737的发动机是一台1.5万磅,大家可以畅想一下),如此巨大而新型的发动机,当然是问题不断。747原型机在测试的时候,经常会有发动机损坏、起火、融化、爆炸等,俨然四个定时炸弹。
乔.萨特每遇问题,必狠踢普惠公司的屁股,直到惠普交付合格的发动机。
但是,普惠的JT9D发动机当时还有“喘振”的问题。所谓“喘振”,就是发动机会突然像患了哮喘一样,一会儿吸不进气,一会儿有大量吸进,有时甚至倒转往前喷气。没有哪个乘客想遭遇这样的发动机吧?
“喘振”问题是航空发动机最难克服的问题,很难重现,重现条件不明,原因也就难以定位,就像软件的内存泄露bug一样,难以对付。
更夸张的是,惠普根本不打算去fix这个bug,他们等着波音来fix。波音也算人才济济,居然有空气动力学的专家找出了原因,告诉了普惠,普惠这才有了今天优良的JT9D发动机。
所以,用别人的组件遇到问题时,别光等,找找原因,如果自己克服了,以后就能鄙视提供组件的人。
波音747于1969年首飞成功,缔造了航空业的传奇。成为美国航空技术的标志。即使到今天也只有美、俄、欧洲能造大型客机。其它的国家还有机会吗?先确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培养实用的技术人才再说吧。
今天大家只记得采用成熟技术的波音747飞机,而那个采用太空技术的高级货“超音速运输机”项目,早已没人记得了。
技术这种东西,重要的是好用,好赚钱,而不是为了好听,或听起来酷。
就像当年何等火热的COM技术、ATL、网格计算、SOA等等,现在应该是冷门了吧?那今天的云计算、框计算,是否也会一样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山东教育卫视有个《真实》节目(每晚19:32),这一段时间在讲近20年以来的世界空难。
空难都是故障造成的,和我们平时工作中系统故障一样,但我们还好,顶多就是损失钱或声誉,而对航空界来说,故障就直接要了人的命。
英国的一架BAC 1-11小型客机起飞后,机长解开安全带,喝咖啡,这时驾驶舱前窗突然脱落,强大的吸力直接把机长拉出了飞机!所幸脚被卡住,后被乘务员拉住,于是,机长 昏迷着在飞机外吹了20分钟的零下17度寒风,副驾驶还算冷静,开着敞篷飞机安全降落,降落后,由于后怕和对机长的悲伤,副驾驶都吓哭了。但奇迹是,这次 事故无人伤亡,机长居然活了下来,疗养了几个月后,他老人家又重新坐上了他心爱的飞机(要换我,早拉倒不干了)。
这个事情教育我们:只要飞机还在空中,你最好还是老老实实的系好安全带,别耍酷。
后来的调查发现,驾驶舱前窗的设计居然是从外往内固定,这样,飞行中,机舱内是高压,始终有力量推着前窗。而维修人员在维修这个螺丝老旧的前窗时,是目测选 新螺丝的,而且是在一个备用机棚,光线十分灰暗......可能很多人想不到飞机这种高科技玩意,是在一个多么脏乱的大棚里维修的,原因是航空公司为了节 省成本,让很多维修人员倒班,工棚当然不够用,而维修人员也是瞌睡连天,于是不再遵从规范(规范是查手册找螺丝,不是目测),于是前窗用了尺寸偏小的螺 丝,于是在空中前窗飞去,于是机长被吸,成为了最“拉风”的人......
首先,航空公司混蛋,为了利润不折手段,加大维修人员的工作强度,这就 像某些IT公司,为了所谓业务,拼命压榨程序员,一天从9点到23点,一周从周一到周六,最后人员疲惫、故障百出。其次,设计人员笨蛋,窗户设计有缺陷, 细节疏漏,这种疏忽即使压力测试都不一定能发现(压力测试使用完好的飞机,不是换了螺丝的),所以,设计review很重要(记得叫上中中)。
2002年,俄罗斯乌法市小学的优秀孩子坐图-154客机去西班牙参加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活动,经过瑞士上空时,和一架货机相撞,乘客全部丧生,包括52个孩子!
我和老婆看完那期的节目,两人都十分愤懑,并一致认为——瑞士空管局要负全部责任!
瑞士空管局的人,由于晚上途经的飞机少,任务也少,居然一部分跑去吃宵夜,一个小伙子只好守着三个显示屏指挥飞机,一架飞机要降落了,他只好全神贯注,殊不 知另一个显示屏上,两架飞机就要相撞了!吃你个头的夜宵!空中几百条鲜活的生命,包括52个活蹦乱跳的孩子,他们身为空管,居然吃夜宵去了!?把任务都丢 给一个人。我对瑞士人谨慎细致的印象一落千丈。以后选航线,尽量远离瑞士。
而且,飞机快要相撞时,德国的空管自动系统发出了报警(这时起码的系统功能),德国空管却不能给飞行员直接去电话,这是国际空管规则......我现在才深刻理解了“要遵守规范,但不能拘泥于规范”的意思。
总之,感触良多,做工程师除了小心,还要耐心,多看几眼,多做点安全检查,虽然出不了人命,少coredump、少损失点钱,也是好的啊。
空难都是故障造成的,和我们平时工作中系统故障一样,但我们还好,顶多就是损失钱或声誉,而对航空界来说,故障就直接要了人的命。
英国的一架BAC 1-11小型客机起飞后,机长解开安全带,喝咖啡,这时驾驶舱前窗突然脱落,强大的吸力直接把机长拉出了飞机!所幸脚被卡住,后被乘务员拉住,于是,机长 昏迷着在飞机外吹了20分钟的零下17度寒风,副驾驶还算冷静,开着敞篷飞机安全降落,降落后,由于后怕和对机长的悲伤,副驾驶都吓哭了。但奇迹是,这次 事故无人伤亡,机长居然活了下来,疗养了几个月后,他老人家又重新坐上了他心爱的飞机(要换我,早拉倒不干了)。
这个事情教育我们:只要飞机还在空中,你最好还是老老实实的系好安全带,别耍酷。
后来的调查发现,驾驶舱前窗的设计居然是从外往内固定,这样,飞行中,机舱内是高压,始终有力量推着前窗。而维修人员在维修这个螺丝老旧的前窗时,是目测选 新螺丝的,而且是在一个备用机棚,光线十分灰暗......可能很多人想不到飞机这种高科技玩意,是在一个多么脏乱的大棚里维修的,原因是航空公司为了节 省成本,让很多维修人员倒班,工棚当然不够用,而维修人员也是瞌睡连天,于是不再遵从规范(规范是查手册找螺丝,不是目测),于是前窗用了尺寸偏小的螺 丝,于是在空中前窗飞去,于是机长被吸,成为了最“拉风”的人......
首先,航空公司混蛋,为了利润不折手段,加大维修人员的工作强度,这就 像某些IT公司,为了所谓业务,拼命压榨程序员,一天从9点到23点,一周从周一到周六,最后人员疲惫、故障百出。其次,设计人员笨蛋,窗户设计有缺陷, 细节疏漏,这种疏忽即使压力测试都不一定能发现(压力测试使用完好的飞机,不是换了螺丝的),所以,设计review很重要(记得叫上中中)。
2002年,俄罗斯乌法市小学的优秀孩子坐图-154客机去西班牙参加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活动,经过瑞士上空时,和一架货机相撞,乘客全部丧生,包括52个孩子!
我和老婆看完那期的节目,两人都十分愤懑,并一致认为——瑞士空管局要负全部责任!
瑞士空管局的人,由于晚上途经的飞机少,任务也少,居然一部分跑去吃宵夜,一个小伙子只好守着三个显示屏指挥飞机,一架飞机要降落了,他只好全神贯注,殊不 知另一个显示屏上,两架飞机就要相撞了!吃你个头的夜宵!空中几百条鲜活的生命,包括52个活蹦乱跳的孩子,他们身为空管,居然吃夜宵去了!?把任务都丢 给一个人。我对瑞士人谨慎细致的印象一落千丈。以后选航线,尽量远离瑞士。
而且,飞机快要相撞时,德国的空管自动系统发出了报警(这时起码的系统功能),德国空管却不能给飞行员直接去电话,这是国际空管规则......我现在才深刻理解了“要遵守规范,但不能拘泥于规范”的意思。
总之,感触良多,做工程师除了小心,还要耐心,多看几眼,多做点安全检查,虽然出不了人命,少coredump、少损失点钱,也是好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