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力量: 09 2007存档

       自从苏-27一举成名后,苏霍伊就在它的基础上出了一套“苏-27家族”,包括苏-30,苏-34,苏-35等,其中苏-35在莫斯科航展上还露了一把脸,号称重型战斗机。苏-35长的和苏-27非常像,但核心部件更换了很多,雷达、机载武器都得到了加强,发动机也改为矢量推进的AL-31FP型涡扇发动机,机动性能更好。旧型号的苏-35有鸭翼,而新型号的苏-35没有,但由于俄罗斯战斗机编号混乱,结果它们都叫苏-35。
       片中一一演示了苏-35的雷达、发动机、机载导弹等,其中的作战模拟有点夸张,但也算是清楚明白。里面扮演反方的轰炸机很像B-52,估计俄罗斯人天生就恨西方的轰炸机 :)
       毫无疑问,好的宣传片必须有好的音乐(我向来看重这一点),这一部宣传片也不例外:片中音乐强劲且带有金属质感,简直和苏-35战斗机一样。



      可惜里面花大量时间演示了远程攻击,最精彩的近程格斗只show了一个“眼镜蛇”动作。
        上合组织的“和平使命-2007”军演里最亮眼的是空投演习,而空投演习中最亮眼的就要算伊尔-76了,因为所有的空投任务都由它包揽,可谓“舍我其谁”。

il-76
伊尔-76空投伞兵战车


        我过去只知道俄罗斯有个安东诺夫设计局专造大型运输机,后来才知道还有个伊留申设计局,也是名机辈出。命名人伊留申是俄罗斯著名的飞机设计师,1894年出生,1933年任总设计师。

伊留申


        伊尔-76于1971年首飞,北约代号“耿直”(Candid),属于四发中远程重型运输机,载重量40多吨,其中MF型载重量达52吨。虽然力气比不上“安”系列(安-124载重150吨,安-225载重250吨),但其航程、速度、耗油量、载重量都非常适合于中小规模的部队投送,所以成为了俄罗斯空投部队的主力“骡马”。由于缺少重型运输机研发技术,中国从90年代起向俄罗斯采购了数十架伊尔-76,“耿直”也算是中国空降部队的功臣。

il-76


il-76


        伊尔-76有很多改型,包括预警机、消防及、救护机、加油机等。其中伊尔-78加油机是最有名的改型。

il-78 and tu-95
两款经典飞机:伊尔-78加油机为图-95加油


        提起武装直升机,恐怕百分之八十的人都会想到美国的AH-64“长弓阿帕奇”,但其实俄罗斯也有很不错的武装直升机,比如米-24“雌鹿”,卡-50“黑鲨”等,其中最亮眼的当数米-28H武装直升机。米-28是米里设计局又一款经典之作,又名“黑夜猎手”,但北约给了它一个更威风更杀气腾腾的名字——“浩劫”(Havoc)。
       米-28于1982年首飞,米-28H是其最新改型,由于它在设计上大量参考了美国的AH-64(米-28最初就是以打败“阿帕奇”为设计目标的),所以如果从远处看两种直升机几乎无法区分,故而有人戏称米-28H是“阿帕奇斯基”,但其实“浩劫”的机动性和机载武器都强于AH-64。

mi-28
米-28“浩劫”


AH-64
AH-64“长弓阿帕奇”


       从侧面看,两中直升机的轮廓都是瘦长的剑鱼形,机头底部都配有机关炮和雷达(米-28的头部黑色雷达看上去像个大鼻子)。米-28H在螺旋桨顶部还加有一个球形雷达,视野广阔胜过AH-64。“浩劫”的体型大过“阿帕奇”,但俄国人过硬的发动机技术使它的机动性却更胜一筹。但“阿帕奇”的前置机关炮可以由驾驶员佩戴的头盔控制:驾驶员头部偏向何方,机关炮就指向何方;而米-28H好像做不到这一点,估计老毛子的电子技术还是要差一些。
       05年美国计划向台湾提供“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当时就盛传大陆会采购俄国的“浩劫”以对抗之,可见当今世上,能与AH-64一较高下的恐怕就只有米-28H了。

mi-28


mi-28


这是一段“浩劫”的视频,配以轻快动感的“mission impossible"音乐,颇有观赏性。


        这个月的《坦克装甲车辆》封面就是俄罗斯的T-90坦克,看着它我突然发现俄制坦克的一个有趣现象:它们的炮塔越来越矮了。其实俄制坦克与美制坦克的一个明显区别就是炮塔低矮,这几乎成为了一个标志。但它并不是一开始就如此的。
       二战前苏联的坦克曾经一度追求大口径主炮,为了装配大口径火炮,炮塔必然也要跟着扩充。最典型的就是科京设计的KV-2重型坦克,为了装上122mm口径火炮,不得不造了个巨大的炮塔,因此被戏称为”大脑袋的KV“。

KV-2
大脑袋的KV-2


       虽然在苏德战争爆发初期,KV-2曾经创造了”一辆KV-2挡住德军一个师整整48个小时“的光荣战绩,但那只是特例,KV-2高达4米,在苏联的平原上成为了德军反坦克火力最易发现的活靶子。所以战争后期苏联虽然不断生产KV-1,却再没有制造KV-2。
       KV-2之后苏联似乎接受了教训,再也不造高大的炮塔,科京后来设计的重型坦克IS-2炮塔就小了许多,IS-3的炮塔更是矮得像个乌龟壳。

IS-3
IS-3


       下塔吉尔集团的产品也有同样趋势:T-55和T-62都是采用半圆形的铸造炮塔,能尽可能弹开袭来的射流。

T-55
T-55


T-62
T-62


       到了T-72和T-90,改用焊接炮塔,形状变成了更低矮的圆盘型。

T-72
T-72


T-90
T-90


       而尚处于研发阶段的神秘的T-95“黑鹰”坦克则已经开始考虑”无炮塔方案“,真是从有到无啊。
       坦克之所以区别于步兵战车,就在于那一门威力巨大的主炮和一个明显的炮塔,但在最近几年的局部军事冲突中,坦克的大口径主炮似乎总显得过于笨重,尤其在城市战中,对付来自地下室或高楼的反坦克据点显得鞭长莫及,而步兵战车上灵活的小口径火炮却能克敌制胜。比如伊拉克战争,美军的斯特瑞克步兵战车就比M1主站坦克使用的多。于是,坦克的炮塔越来越矮,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像步兵战车;而步兵战车的装甲越来越厚,搭载武器越来越重型,越来越像坦克,说不定有一天两种武器最终会走到一起,成为一种通用装甲战车....谁知道呢?

        前几天发文,错将切尔诺贝利军事基地里废弃的直升机认成了米-26,唉,都是大型运输直升机,又都长成个“大肚子”,真是挺容易弄混的,抱歉现在纠正一下 :)
        那几架其实是米-6 (少了个“2”),也是苏联米里设计局设计的,50年代末开始使用,比米-26早了整整20年,现在米-6已经退役了。外形上米-6和米-26确实很像——身躯都又肥又长,像个吃饱了饭的河马。但米-6载重量只有12吨,螺旋桨只有5叶,机头成圆柱型且有瞭望窗;而米-26体积更大(这只能在有参照物的时候才能看出来),载重量达到了20吨,螺旋桨有8叶(是我以前弄错了,米-26一直就是八叶螺旋桨)。从某种意义上说,米-26其实是为了替代米-6而制造的。

mi-6
陈旧的米-6


mi-26
体积巨大的米-26

        今天在论坛上看到了一组照片,是关于1986年切尔诺贝利事件后被废弃的军事基地,几个胆大的家伙冒着残留辐射的危险跑进去拍的。军事基地里满是生锈和损坏的重型履带车、油罐车和直升飞机,当我辨认出那些巨大的直升飞机就是米-26时,忍不住心痛——那么多昔日的“大力士”,就这么老死在这个荒芜的地方。一架米-26造价是1200万美元,看看有多少架被遗弃....

mi-26


mi-26


mi-26


       米-26是苏联70年代的产品,为了在西伯利亚的冻土和沼泽地带搬运大型军事设施,米里设计局造出了这么一个超级巨人——载重量20吨的直升机,其体形和力气直到现在无直升机能出其右。这么大力的家伙,用的是五叶螺旋桨(后来改为八叶),装配两个D-136涡轮发动机,总功率近两万马力,相当于10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除了俄国佬,想不出什么人还会造这么大功率的发动机。

mi-26 mig-21
米-26吊起苏-22

关于存档

This page is a archive of entries in the 钢铁力量 category from 09 % Y.

钢铁力量: 08 2007 is the previous archive.

钢铁力量: 10 2007 is the next archive.

Find recent content on the main index or look in the 存档 to find all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