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感: 12 2007存档

旧书

| | Comments (0) | TrackBacks (0)
        记得大一刚进学校没多久(1999年9月初),某天出寝室就在楼下看见老生们摆摊卖旧书,我当然没有放过这个好机会(以前在家乡没那么容易看到如此对味口 的旧书摊),买了一套三本《高等数学(B类)》,每本2元,“打折”后共5.5元;还买了一本蓝皮的讲汇编语言的书,大约是5元。这也是我到北京后第一次 买书。那本蓝皮《汇编》后来卖掉了,而经典至极的B类《高数》则跟随了我整整8年,现在就在我右手边的书柜上,去年研究傅立叶变换的时候还又翻了几遍。
        后来很多很多教材都是在老生们的旧书摊上买的,那本清华大学著名的黄皮本《IBM-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便是2000年6月25日花2元买的,同一天还花4元买了《线性代数》,别以为是我记性好,书上我写着购买信息呢。
        大一上的“无机化学”学得极为吃力,正在这时,同学告诉我:下学期的有机化学是由化学院号称“魔女”的裴伟伟执教,之所以称“魔女”,是因为她曾经让半数 的学生期中考试挂掉....我听了吓得要死,觉得自己怕是过不了这关了,所以第二个学期我去买《有机化学》上下册的时候(当时好像是一本30多)只买了上 册....是不是有点视死如归的感觉?但命运就是这么有趣:“魔女”讲的课是我四年学化学听得最入心的,我的“有机”没有挂科,更加有趣的是,那学期结束 的时候,我在学一门口(就是2000年6月)旧书摊上发现了一本《有机化学》下册,我问卖书的老生:“多少钱?”,心想只要低于30我就划算了,他非常潇 洒的回答我:“不要钱,拿去吧”,“不好吧....”,“没关系,拿去吧”,最后我是拿了《有机化学》和一本读者,共2元。那2元是买读者的。两本又厚又 大的《有机》都在考研完后送给继续学环境化学的同学了,我嘛,已经不需要再学化学了。我改专业后,《离散数学》三本、《编译原理》等还都是来自旧书摊。
        我就是靠着这些“廉价”的旧书学了高数、学了线代、学了概率、学了化学、然后忘掉化学又学了计算机,不可想象没有这些“老战友”我会是什么样。我愈加相信老培的话——“知识就是力量”。
        本科期间我也摆过摊卖过旧书,而且是好几次。我现在唯一后悔的就是卖得贵了些,另外,我那本《数学手册》卖了太可惜了,我现在想看啊。
        在厦门读书的表弟说现在一本《生物化学》就200多元,因为是所谓的“国外教材”(其实比国内教材高级不到哪儿去),其它的书也是动辄上百。唉,虽说知识是无价的,可是这么贵的书,知识又怎么能广传呢?

旧书
我的老战友们
        大多数公司的大多数程序员都只是在用脚本语言,但公司招聘的时候却还是c的面试题:++符号放前面放后面有什么区别啊,堆和栈有什么区别啊,fread的第四个参数是什么啊....老大!你问这么多干嘛?去你那儿还不就只能写点儿脚本?用的着这么累吗!?
        以上正是我05年到公司的感受,每天写着令我厌恶的PHP脚本——还不是新脚本,主要是改别人写过的(就像捡别人丢的甘蔗来嚼一样恶心),边看边改边调 试,使劲猜以前那位“高手”写这段代码是什么意图,写那段代码是什么意图,不是因为实习难找还真是不想干了。郁闷的日子就喜欢看连续剧,那时候正好开演了 美剧《罗马》第一季,还不错,里面的主人公不想侍奉“破坏共和制度”的凯撒,但是生计所迫还是只能违背理想屈服于现实——这倒跟我当时的心境颇为相似,同 情啊,再加上是历史剧,所以看得很高兴。我一直很欣赏斯巴达人的生活方式:简单而严格,所以“罗马第一季”加“斯巴达”便成了当时我第一个博客的名字“斯 巴达第一季”。在上面写了不少抱怨文,最典型的就是《收到一封求职信》,但后来面临毕业等一堆杂事,写作便中断了。再后来觉得chinaunix的模板太花 哨,在blogspot上开了个博客,但不久blogspot就遭殃了,于是乎我也跟着遭殃了。
        直到今年8月份,楚水的张总号称免费为我提供博客服务,我来劲了,于是再重新开个博客,导入了原来的那些文章,这次当然就叫“斯巴达第二季”了,延续嘛,就为纪念那段曾经郁闷的日子,感激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