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沉没》
昨天看了2006年翻拍的《日本沉没》,我是没看过1973年原版的《日本沉没》,但就新的这部看,片子还是不错。
开片便是地震后的末日场景:燃烧的城市废墟,一片火红的瓦砾,一个满脸灰土的小姑娘在路上孤独无助的搜寻着。整部片子的色彩都非常浓厚:到处是红色的火焰、浓黑的烟雾和灰蒙蒙的火山灰。海啸、地震、火山爆发的特效都做得不错,跟六七十年代的《哥斯拉》不可同日而语,情节也还算丰富,从总统到科学家再到普通民众都有交待。
曾经看过望月峰太郎的漫画《末日》,那种对末日场景的深刻描绘让我觉得:身在狭长岛国的日本人天生便有一种恐惧和不安,他们似乎觉得目前的国土与其说是小岛,不如说是一艘随时可能沉没的大船。这大概也是他们半个多世纪以前拼命寻找“大陆生命线”,不惜侵略朝鲜和中国的原因。
片中天塌地陷似的灾难场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美国的《独立日》,但《日本沉没》有几个地方要好过《独立日》:《独立日》里对恐慌和黑暗的气氛渲染虽已够多,但若与《沉没》相比,还不够绝望,还不够大气,毕竟《独立日》已经是十年前的影片了;《独立日》里最后总统驾机出战前的演讲是个可惜的败笔,明明是世界性的灾难却偏跟“自由”和美国独立日联系在了一起,让影片带上了“美国政治宣传片”的气味,实在可惜,而结尾处几位英雄成功逃出也略为夸张,而《沉没》里便没有太多日式气息,同样也是赴险救人的科学家,心理上经历了从“逃避”到“献身”的思想转变,比较真实可信,不是为了“伟大的自由”或“伟大的国家”,只是为了自己的爱人,自己的亲人——这来得更自然,人物形象也更真实更感人。
有几个细节值得玩味。1973年版的《日本沉没》里有一段镜头是日本领导人会见毛泽东,请求中国派舰队帮助日本撤离本岛,在新版里也有中国及各国的挖掘船远赴日本帮助解难的情节,看来日本还是意识到了:自然资源贫乏的自己到了关键时刻还是需要别国帮忙的。只可惜他一直以来的对外政策都不像是真正明白了这一点,意识到问题和真正面对问题毕竟不同。
《日本沉没》也好,《独立日》也好,《彗星撞地球》也好,在我心目中都还不够完美,它们都有一个缺点:结尾是“人定胜天”,这略显幼稚,生为自然一部分的人类真的以为自己可以战胜强大的自然力量吗?像《世界之战》那样的才是警醒世人的好结尾:不是人类战胜了灾难,而是自然本身保护了人类。人类如果想好好生存下去,就该好好想想怎样与自然共生,而不是妄想征服自然!
开片便是地震后的末日场景:燃烧的城市废墟,一片火红的瓦砾,一个满脸灰土的小姑娘在路上孤独无助的搜寻着。整部片子的色彩都非常浓厚:到处是红色的火焰、浓黑的烟雾和灰蒙蒙的火山灰。海啸、地震、火山爆发的特效都做得不错,跟六七十年代的《哥斯拉》不可同日而语,情节也还算丰富,从总统到科学家再到普通民众都有交待。
曾经看过望月峰太郎的漫画《末日》,那种对末日场景的深刻描绘让我觉得:身在狭长岛国的日本人天生便有一种恐惧和不安,他们似乎觉得目前的国土与其说是小岛,不如说是一艘随时可能沉没的大船。这大概也是他们半个多世纪以前拼命寻找“大陆生命线”,不惜侵略朝鲜和中国的原因。
片中天塌地陷似的灾难场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美国的《独立日》,但《日本沉没》有几个地方要好过《独立日》:《独立日》里对恐慌和黑暗的气氛渲染虽已够多,但若与《沉没》相比,还不够绝望,还不够大气,毕竟《独立日》已经是十年前的影片了;《独立日》里最后总统驾机出战前的演讲是个可惜的败笔,明明是世界性的灾难却偏跟“自由”和美国独立日联系在了一起,让影片带上了“美国政治宣传片”的气味,实在可惜,而结尾处几位英雄成功逃出也略为夸张,而《沉没》里便没有太多日式气息,同样也是赴险救人的科学家,心理上经历了从“逃避”到“献身”的思想转变,比较真实可信,不是为了“伟大的自由”或“伟大的国家”,只是为了自己的爱人,自己的亲人——这来得更自然,人物形象也更真实更感人。
有几个细节值得玩味。1973年版的《日本沉没》里有一段镜头是日本领导人会见毛泽东,请求中国派舰队帮助日本撤离本岛,在新版里也有中国及各国的挖掘船远赴日本帮助解难的情节,看来日本还是意识到了:自然资源贫乏的自己到了关键时刻还是需要别国帮忙的。只可惜他一直以来的对外政策都不像是真正明白了这一点,意识到问题和真正面对问题毕竟不同。
《日本沉没》也好,《独立日》也好,《彗星撞地球》也好,在我心目中都还不够完美,它们都有一个缺点:结尾是“人定胜天”,这略显幼稚,生为自然一部分的人类真的以为自己可以战胜强大的自然力量吗?像《世界之战》那样的才是警醒世人的好结尾:不是人类战胜了灾难,而是自然本身保护了人类。人类如果想好好生存下去,就该好好想想怎样与自然共生,而不是妄想征服自然!
相关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