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SF 2012讨论会纪要(一)

10月11日到12日两天在EMC北京办公室参加了CLSF 2012 讨论会。简要记录之,难免碎片,如有错误,欢迎拍砖。

第一天首先是南大富士通的缪勰介绍btrfs这一年的新进展。
btrfs已经具有了在线修改RAID的stripper大小、自动修复RAID1的坏盘等功能,且将meta block的size变为可调(上限64K),这样btree就矮了很多(因为node大了),在删除大文件时seek过程变少了,删除速度更快。
ext4如果发现io error会将文件系统置为read-only,而btrfs以前是没有这个能力的,今年才开始学ext4,加上了坏盘时置read-only的功能。
btrfs还增加了subvolume的quota功能,增加了send/receive对文件系统进行整体备份和恢复(这个备份是备份btrfs的那棵btree,就免得全盘备份了,但是大家觉得,好像这个功能没有太大的用户市场)
还有一些未来的优化工作:
btrfs提供强大的snapshot功能,但是如果一个文件做了太多的snapshot,那么一个node可能有很多snapshot point指向它,如果现在要对这一个node进行操作(btrfs是广泛利用COW的,所以即使是覆盖写,也要copy出来一份新的),那么还需要把多个snapshot指下来的point都改为指向新node,反向查找很费力,以后计划加入了一个中间的ref,snapshot point都指向这个ref,ref再指向node,那么如果node变了位置,只要把ref改一下就行了,不用改所有的snapshot point。
btrfs未来也会采用buddy system来管理free space(类似ext4),以减少磁盘碎片。

线下讨论我向缪勰请教了一些btrfs的问题,才知道btrfs里文件的inode、inode ref、extent等元数据是混合放在一棵fs tree里的,所以对一个文件的查找或对某文件内容的查找都是在一棵btree里,虽然btrfs会尽可能的把一个文件的相关元数据往一个node里放,但是也不保证在插入新pair时node分裂会把元数据给隔开。btrfs在性能上确实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clsf 2012
大家在休息时间各自讨论

来自Oracle的刘博同学主要介绍了一下一年来他在文件系统性能优化方面积累的一些经验和工具。
Chris Mason的seekwatcher是跟踪io性能的好工具,但是它只能处理单硬盘的io数据,所以Chris现在打算开发更先进的iowatcher,能够处理多块硬盘,还能看到io的latency和cpu状态,提供的信息更综合。比如,btrfs在写时throughput还行,但是latency较大(写很多小文件时尤其明显),所以怎么观察和优化这些latency迫切需要强大工具的支持。
刘博同学还提到了ftrace,而我们推荐了朱辉开发的kgtp,可以实时在线调试(很方便我们这些经常需要查线上kernel bug的苦逼码农)且延时很小。但是kgtp一直没有进upstream,淘宝kernel自己backport了这部分代码。
Asias He同学问我们测文件系统用哪些工具,其实我们组根本连一个QE都没有(不能跟redhat、SUSE、Oracle这些做发行版的公司比),文件系统都是靠开发人员自己测(自己吃自己的狗粮,也挺好),我们把iozone、fsmark、xfstest、postmark等一堆开源测试工具用脚本攒在一起(“要你命三千”),对着文件系统一顿高压力的狂轰乱炸几天几夜,如果没有panic、也没有“block 120 seconds“,就算是过了。当然,功能测试还需要开发自己另外写程序来模拟。

接下来是Oracle的Jeff Liu介绍一年来xfs的开发进展。
在各大公司的运维人员和DBA中,都流传着“xfs文件系统对大文件的性能最好”的传说。但毕竟只是传说,coly给出了一个故事,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ext4文件系统刚开发出来的时候(好像是2006年前后),很多评测结果都好于xfs(包括大文件),那时xfs是输在了journal的性能上;两三年后,xfs改进了journal的性能,评测结果超过了ext4;然后,ext4开始学习xfs的部分优化方法,性能又超过了xfs....所以,实际在upstream里,这两个文件系统的性能是在互相追赶,并没有一个权威的标准说明谁比谁更好或者更不好。
ext4和xfs对文件都是使用btree,从设计的角度来谁也没有压倒性的优势,所以关键还看细节处的优化。所以我不完全赞同“架构决定性能”,架构是决定了性能的“天花板”,但是最后能不能到达这个天花板,还看具体开发人员的努力。我觉得架构师们都是非常聪明的人,而好的架构往往是高度相似的,所以靠架构领先来取得压倒性优势并不常见(大家看看现在各大互联网公司的所谓“分布式存储”,是不是架构都长得很相似?架构都相似了,性能也不会差特别大),常见的还是靠在细节处修bug、找性能瓶颈的默默无闻的码农来一点一点的优化,最终靠高稳定、高性能、高便捷来赢得用户。所以,传说中的“xfs性能好于ext4”值得商榷。
xfs最初是从SGI UNIX里移植到linux上来的,当时linux的vfs层做的不好,所以移植过来的xfs代码也包括了一些本来该vfs做的事情,所以linux里的xfs代码非常庞大(10万行),维护是个很大的负担。所以xfs最近的工作都集中在精简代码上,很多patch都是在做删代码的工作。一个很典型的例子:xfs的writeback函数调用路径特别深,linux kernel提供的4K大小的stack根本不够用,于是想出了一个神办法,就是在函数调用路径的中间停下来,把剩下的调用工作放入work queue,让剩下的操作稍后由延时任务自己来完成。这样stack才不会被撑爆。

来自fusionio的李少华:我在测试中发现work queue的扩展性很差,你如果太频繁的往里面放东西,性能是会急剧退化的,而且把work放入queue的CPU和以后将执行此work的CPU很可能不是同一个,这将影响CPU的cache。
Jeff Liu:这些锁竞争和CPU级的速度损失,跟IO的性能相比,不算什么的,一次写盘或读盘,几个毫秒都过去了,省那几百个微秒并不紧要

然后是腾讯的冯小天介绍腾讯内核组的工作。
腾讯的新内核是基于mainline的2.6.32内核,虚拟机用xen,而目前的云平台是用的container。基于mainline带来了很多bug,一路踩了不少雷,要是一开始基于rhel6的2.6.32内核就好了(看来我们是幸运的)。小天在推广新内核上也遇到很多困难:业务方不肯升级OS,甚至重启机器都不愿意,尤其是208天的那个bug搞得腾讯内核组非常郁闷。未来,准备利用腾讯上SSD盘的机会把ext4也推上线。
Coly提到了淘宝CDN使用的SSD盘坏得很少,其实比机械盘耐用。

clsf 2012
中间穿蓝色衣服的是来自腾讯的冯小天

淘宝的余峰介绍了淘宝在使用mysql中对linux文件系统和存储层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mysql使用的innodb引擎会造成短时的大量IO,性能会有抖动,考虑换成levelDB的LSM引擎。现在SSD的出现让pc server的IO能力变得过剩,通过在一台服务器上启动多个mysql实例来更加充分的利用IO资源。目前SSD卡似乎没有接口看“使用寿命还剩多少”,等出了问题再换盘就麻烦了,来自memblaze的唐志波回答说,一般SSD写10 P的数据(或者使用3年)就会有较多错误出现,而厂家一般是到3年就要给更换的。

最后是EMC的Xuezhao Liu介绍lustre client。最近他们和whamcloud合作,计划把lustre的client推到kernel code里,Peng Tao今年4月份参加LSF的时候提出了这件事,社区表示欢迎,当然,前提是清理代码让其符合kernel code style。推进的工作除了清理代码、整理格式,还要将client部分从lustre代码中剥离出来。
问:lunstre client代码有多少?
答:里面光是通信方面就有三万行代码,总共十万行。
大家惊了。一次往kernel里进十万行代码,这还是相当不容易的。


相关文章

分类

6 Comments

awp47 said:

第4行"置位"=>"置为"

DongHao Author Profile Page said:

@awp47,Nice catch! Applied

liubo said:

iowatcher: git://git.kernel.org/pub/scm/linux/kernel/git/mason/iowatcher.git

s/刘波/刘博/

DongHao Author Profile Page said:

@liu bo, Sorry for the mistake!

都流传着“xfs文件系统对大文件的性能最好”的传说。
为什么我身边流传的都是“xfs对大量小文件”性能最好的传说。
另外ext4对于SSD有什么优化优势么

DongHao Author Profile Page said:

@超然台上仙,传说各不相同,我觉得越是传说,其实越说明大家对xfs/ext4等都不了解。ext4对SSD好像没什么特别的优化,就是支持trim。

留言:

关于文章

This page contains a single entry by DongHao published on 10 15, 2012 2:37 PM.

EMC USD组 招聘 was the previous entry in this blog.

CLSF 2012讨论会纪要(二) is the next entry in this blog.

Find recent content on the main index or look in the 存档 to find all content.